首页 八字算命易经占卜正文

易學思想與中醫學基本理論體系的關係

免费算命 易经占卜 2021-08-02 3 0

一,前言
易學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研究宇宙根本原理及事物變化法則的學問,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和社會普遍規律的總體認識。影響所及,關係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所以以易學思想為學術源頭的中國古代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中醫學,不可避免帶上易文化的色彩,歷來有“醫易同源”和“醫源於易”等講法,並有一些專門研究醫易關係的專著。

二,自然觀
易學的自然觀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天人合一”,認為天,地,人是相互聯繫的整體,天道和人事的運動變化規律具有一致性;二是以天地陰陽二氣的交感變化為產生宇宙萬物的本源,所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並認為“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易學的這兩個基本觀點,在中醫學中有充分體現。“內經“中反覆論述”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等將人。與自然環境看作密切相關的統一體,依據人與自然的相應和協調關係來討論人體的生理,疾病及攝生治療等一系列問題,這一大整體思維模式,是中醫學的一大特色,而這一特色正是發揮了易學的自然觀。

三,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方式
。易學認識客觀世界的途徑,主要透過觀察物象來體會客觀事物的性能,用取象比類來歸納事物特性,立卦象以表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易?繫辭”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中醫學引卦象論病,可以上溯到春秋時期,”左傳,昭公元年“記載秦國名醫“和”為晉侯診病,斷為“蠱”病,並引“周易”蠱卦為說曰:“。女感男,風落山謂之蠱”,“黃帝內經”雖未直接引用卦象,但觀物立象,取象比類,借象表意的思維方式與易學是一致的。藏象學說明“內經”理論的核心部分,“藏象”的“藏”,是腹中之所藏者,“象”是“所見於外可閱者也。”故藏象學說是通過人體外在的表現來推測人體內臟生理規律的學說,是對內臟功能系統反映於外的“象“的概活。文章出自起名站長丁洪專先生,轉載文章希望保留版權

四,陰陽辨症法思想的影響
“易?繫辭”雲:“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原理是卦爻組合排列的基本原則,易學反映了古代陰陽思想的最高範疇從“左傳”,“老子”,“。莊子“,”呂氏春秋“等大量先秦文獻中可以看到,以易學為代表的陰陽學說,在先秦已相當流行。形成這一時期的中醫基本理論,受??到陰陽學說的支配,也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內經”強調指:“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原理貫穿於中醫理論的各個方面,例如生理方面認為“人生而有形,不離陰陽”,“陰平陽泌,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以陰陽的平秘和諧作為人體健康的最高準則;攝生方面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才能”盡終其天年“;診法方面提出”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療時要求”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等等。總之,“黃帝內經”雖然在文字上沒有引用“易經”條文,但貫穿中醫學術的陰陽學說受易理的影響是不爭的事實。

五,借取易學模式構建醫學理論框架
從“內經”理論的一些具體內容看,明顯借取了易學的模式,例如藏象學說與四時五方的配應與河洛圖模式相一致;肝氣主升,肺氣右降說源於河圖洛書的天體左旋轉動,“靈樞”九宮八風圖,是洛書九宮圖的翻版;三陰三陽的六經辨證模式依據河圖洛書方位演繹;“素問,氣厥論“中五臟寒熱相移的次序遵循臟腑方位後天卦傳先天卦的規律等。故可以認為,沒有易學的河圖洛書模式,就不會有”內經“現在這樣的臟象系統。
至於“內經”中的運氣學說,學者多以為源於易,其實,運氣學說六十干支運轉模式的基礎是天文周期。漢代醫學和易學同時擷取了古代天文氣象知識,醫學創建了運氣學說,易學則為爻辰卦氣等說。運氣學說完全不採用易學中最基本的封爻象數也說明它並不直接起源於易。

六,宋以後易學對醫學的影響
(1)醫學理論方面
各家理論著作,常引易說作為說理依據,例如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引易理論述鼻窒,鼽等病證的火熱病機,又在“傷寒直格”中“說卦“”干為寒“為其主用寒涼的觀點辨說;成無己”註解傷寒論“每引易象註釋”傷寒論“,李東垣”脾胃論“以兩儀四象闡釋水谷氣味的升降出入變化;朱震亨“格致餘論”多處援引易說,如“象火論”,夏月伏陰在內論“,”房中補益論“等篇。
(2)藥性理論方向
張元素融易理於藥理之中,創藥物性味陰陽厚薄升降理論。李東垣斷承發揚張氏學說,在“東垣試效方”中有“葯象陰陽補寫之圖”,把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配以十二消息卦,結合四時,五臟,構成一系統的模式。清代醫家對藥物的易象分析進一步展開,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提出了“草木各得一太極論”;唐宗海“醫易通說”提出“凡辨葯能詳卦,則更深遠”,“藥物之升降浮沉,全視爻位為衡”等論,並列舉大量藥物的卦象分析。文章出自起名網站長丁洪專先生,轉載文章希望保留版權

(3)診斷方面
虞摶“蒼生司命”以八卦論寸口左右三部脈。李時珍“瀕湖脈學”以干,坎,離,坤,震五卦說浮,沉,洪,緩,弦五脈王肯堂“證治準繩”,傅仁宇“審視瑤函”等將眼部“八廓”配以八卦之名,按後天八卦方位與臟腑相應。
清代醫易專著把易對醫的影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認為醫本於易理,因而提出了“醫源於易”的命題,但這些專著大多偏重於易理和醫理之間的溝通而缺少新的建樹,具有臨床實際意義的內容不多,故在中醫學術中的影響也很有限。
民國時期論醫易較著名的是惲鐵樵的“群經見智錄”惲氏認為四時的變化規律是“內經”和“易經”的共同基礎,並強調指出:“。”內經“之理論,即“易經”之理論,易理不明,“內經”總不了了。文章出自起名網站長丁洪專先生,轉載文章希望保留版權

七,結論
一些新的影響,較突出者有金元時期諸家的藥性理論,明代溫補派的命門學說和針綜觀易對醫學的影響,最主要的是在中醫學基本理論形成階段。宋以後出現過炙方面的子午流注,靈龜八法,飛騰八法等。清代一些醫易專著在闡述醫中易理方面作了較多探索,在某些方面有助於對醫理的認識,但也有一些著作過多地附會易理,難免牽強,實際意義和影響均不大。


原地址:https://www.3833999.com/yjzp/15160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易經與三易

下一篇:易經概述